查看: 4973|回復: 9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人與人的關係,人與自然的關係,人與信仰的關係

[複製鏈接]

1751

主題

3609

帖子

5

積分

文獻整理

Rank: 4

積分
5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21-9-6 04:57:04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末學想與各位師兄弟探討一下,您認為人與人的關係是怎樣的?人與自然的關係是怎樣的?人與信仰的關係是怎樣的?

不知各位在知解行證的過程中對這三個方面有何感悟?敬請不吝賜教!

1751

主題

3609

帖子

5

積分

文獻整理

Rank: 4

積分
5
2#
 樓主| 發表於 2021-9-6 06:05:33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朱培恒 於 2021-9-6 06:10 編輯

先拋磚引玉,想到哪裡說哪裡,可能會比較沒有條理,請各位見諒。

首先是人與人。末學認為毫無疑問是應該互相尊重、扶持。應懷以友善仁愛之心對待他人。對待惡意之人自然是真善狠。爭取做到自己“友直友諒友多聞”。真誠對待每一個人,不欺騙他人,不欺騙自己。
對待每個生命都應該尊重,哪怕不如自己,與自己意見相左,也應尊重對方的選擇。
對他人多讚美,多發現別人的長處。哪怕厭惡,也學會與之相處。
他人即地獄,但他人也可以是天堂。我們感知的世界完全是主觀,我們交流獲取的其實是自己投射出去的能量場在別人身上的反射。當懷以友善之心投射出去,收穫的大概率會是同樣的能量。當懷以醜惡之心投射出去,收穫的大概率是同樣的負能量。
家人是不可思議因緣綁定。父母是帶自己到這個世界的恩人,一生必行孝報恩。夫妻是千年修得共枕眠,亦要珍惜。要舉案齊眉,相敬如賓。靈魂的伴侶,應該沒有秘密,無話不談。如做不到互相信任,這樣的婚姻對雙方都是牢籠。孩子是上天賜予的禮物,但不是自己的所屬物。孩子可能只會在身邊20年以下,應珍惜每一秒的陪伴。
人與人的交往多思索“施與受”的關係,多給予,不求回報。助人為樂,成人之美,廣撒因緣。


其二,人與自然的關係。
自然創造人類,人類改造自然。
最終人會完全征服自然,掌握所有自然規律,成神。
但人不可妄自尊大,尊重一花一草。任何一個生命都必須得到尊重。大師曾提到過人權之後的發展是“動物權”、“昆蟲權”。例如這次病毒疫苗危機的解藥竟然是黃花蒿。羥氯喹的存在是因為蚊子的瘧疾傳播,間接為人們提供了便宜有效的新冠預防和治療藥物。
自然法則是生命吞噬生命,但如無必要,不動殺心。
一簞食,一瓢飲。滿足生存和享樂的需要並不需要耗費太多的資源。快樂也可以很簡單。
學習科學地觀察自己,做到“內觀”。了解自己的一舉一動一個念頭是如何產生的,因緣如何,可否主觀影響和控制。做自己的主人,超越動物本能。
我們這一代人可能會克服生命極限,變成超人永生。但這已違背了自然規律。我可能會體驗一把超人的感覺,但不會選擇永生。
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可能是最精彩的樂章。
人類歷史上在自然面前是多麼地渺小,跌宕起伏的王朝更迭,其實不過是那幾年太陽黑子進入活躍期而導致地球地質運動進入冰河期小冰河期。
人類隨時面臨滅頂之災,但有造物主保護我們。
但是人類依然在不斷作死,因金錢而產生的貪念令一小部分人犧牲全球人類和未來人類的健康來獲利。鉛、鐳、塑料、特氟龍、病毒、核輻射。這一類的災難事件層出不窮。
我們都明白必須要改變。必須設立一個新的遊戲規則,令人類不再困在金錢的圈子裡互害。於是出現這次正邪大對決,大重啟vs大覺醒。
無論如何雙方都有一個共識,這一套金錢至上的文化已經不適應現在的時代。


其三,人與信仰的關係。
我至今沒有明確的信仰。沒有皈依任何宗教。
宗教是一種信仰的形式,不必強求。很多宗教組織已經偏離了信仰的本意,不如不去。
我信仰的是那種精神。很模糊,說不清楚。大學時一個基督教的同學想盡辦法說服我入教,但是我不為所動。最終她說到,推薦你看一本書,周國平的。你信仰的是神聖,而不是宗教。這比形式上去教堂做禮拜那種信仰高一個檔次。因為這才是信仰的本質。
我相信,內心充滿正道,用善良的行為準則要求自己,這本身就是信仰。無論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佛教、道教,我認為萬法同源,最終的追求升華之後可能並無差別。
所以共濟會會要求會員必須有宗教信仰。爆料革命也每次都祈禱,萬佛萬神保佑。
人應該有信仰,無論信哪個神哪個佛,哪怕信外星人。
有太多事情是目前人類科學無法解釋的,信仰與科學並不矛盾。
無論世界上有無鬼神,心中有信仰,用正念去引導生命,當下我的生命已經受到了好的反饋。無論有無來生,我都是受益者。
信仰不同的人不必互相仇視,只要都是引導人向善,可互相包容。
宗教也在改革。社會結構和科學知識的變化導致宗教必須與時俱進。例如基督清教改革了天主教的只有神職人員可以與上帝通話的中介身份。任何人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只要心中向上帝呼喚就可以直接通話。拒不改革的宗教只會慢慢衰落。
因興趣不在此,所以我對宗教的研究甚少。如果說一定要加入某個教派,我可能會選擇追隨大師到天主教。與我而言並無差別。


以上是末學的支離破碎的理解,希望能拋磚引玉,大家踴躍分享自己的理解。謝謝!



11

主題

68

帖子

0

積分

明德會員

Rank: 2

積分
0
3#
發表於 2021-9-6 11:18:24 |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sinbud2004 於 2021-9-6 11:21 編輯

末學看待此問題的角度,是從人性中包含 獸性 與 神性 兩部分,人性是二者的混合體來看。

人與人的關系,從獸性的角度,實際上是本體向他人的索取。比如,人出生後自母親索取乳汁、向家人索取食物與安全,向部落索取庇護,由於庇護形式復雜性的需要,產生分工與合作,實質上這些合作的根源亦是隱性的索取。
人與自然的關系,從獸性的角度,是取用、對抗與破壞。地球的物理現象或利於人的生存,或不利於人的生存,於是改變它的地貌植被,使之適合人類生存,改變山川流布、改變氣候、改變其它的物種消滅攻擊性動物......,單純的取用關系。
人與信仰的關系,人的思維復雜且混亂,每當思考必遇短路與斷路,這個無法接通的線路,必轉向信仰,以求慰藉而不至於崩潰。例如末學經受集中營教育期間,看到別人跳樓,內心亦不免生成出同樣想法,然而信仰使然,一是戒律禁止不尊重生命故堅持遵守,二是相信神一定會施行拯救,要耐心等待,故能隱忍堅持,過濾那些艱難的歲月。所以末學認爲人與信仰的關系,是一種精神上的契約,堅守信仰的規則,認同並取得信仰的知識體系與慰藉能力。信仰亦是對獸性精神能力不足部分的解決方式。

而從神性的角度,即超越個體欲望的整體角度,人與人之間應當是和諧、自由、互相尊重、合作共贏的狀態。
從神性的角度,人與自然之間應當是取得所需、不貪多、尊重環境、尊重其它物種等狀態。
從神性的角度,人類如果精神能力進化至 神 的程度,則信仰可以消失掉了,沒啥用處。

以上是末學關於這三個問題的理解。

1751

主題

3609

帖子

5

積分

文獻整理

Rank: 4

積分
5
4#
 樓主| 發表於 2021-9-6 15:59:47 | 只看該作者
sinbud2004 發表於 2021-9-6 11:18
末學看待此問題的角度,是從人性中包含 獸性 與 神性 兩部分,人性是二者的混合體來看。

人與人的關系, ...


10

主題

85

帖子

0

積分

明德會員

Rank: 2

積分
0
5#
發表於 2021-9-6 17:50:33 | 只看該作者
人與人的關係-

末學理想中對人與人的關係應當是相互理解、包容體諒、尊重與慈愛、信任與互助。當個體的我能由自身實踐以上,進而漸次影響他人從而改變整個社會、國家、文明,如桃花源記裡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那該會成就何等盛世。

然,現實我們處於資源有限且既競且合的叢林。文明與文明競合、國家與國家競合、個體與個體競合,進而併發秩序、階級。而其中金錢系統讓人類擺脫茹毛飲血的野蠻生活,取代而之的是兵不血刃的社會馴化過程。刀刃演化為欺騙,刀刃傷的是身,謊言卻是誅心,一寸寸切割彼此僅存的信任。為了生存,慈父可能是他人眼裡的慣老闆吸血拔毛,街邊販售假食品的小販左手從你我身上拿到了錢,右手又攤給了家中嗷嗷待哺稚童。資源有限的地球如何讓70億的人口人人有飯吃,人人健康歡快?所以科技飛快地發展,從月球到火星,從火星到太陽系,迄今仍無終點。

而人與人之間的因緣更是微妙,近來末學從自身體認到的你摯愛的最是消耗你的時間、精力、金錢卻無怨無悔,對你掏心掏肺無私奉獻的卻無來由的厭噌。例如追星族與父母的叨唸。

人與自然的關係-

是什麼時候開始,我們與自然的距離漸行漸遠。猶記得小時候家裡務農,大人在田裡作業,小孩子就在田埂邊上放著,雖有烈日酷曬亦有清風徐來,鳥雀為伴溪蛙為友,餓了就啃地瓜渴了就尋尋野瓜野果,彼時但不知人間疾苦,滿身泥濘雙腳沾滿汙泥都怡然自得。隨著進入工業時代,電視取代了鄉間探險,玩具取代了兎蠶貓狗,餅乾取代了那年盛夏的青芒果。生活滋潤了起來,視野豐富了起來,河裡釣到的魚卻再也沒人敢吃。吃飯之前除了洗手,還要消毒。孩子不再在草地上打滾、不再在圍牆上龍眼樹上攀爬,公園一座一座建了起來橡塑膠遊樂設施承載了當代幼童的歡樂,對了,媽媽說:回家衣服記得要滅菌。而今網路世代來臨,舍妹與妹夫帶著姪子姪女回家探視母親,除了吃飯洗澡睡覺,每人一台平板、筆電、手機,按部就班忙著刷副本、追劇、看直播。陪著母親看電視的除了家人,還有王者榮耀、王一博跟YOUTUBE從各個螢幕上發出的問候,而說話的次數少了,需要滅菌的衣物也少了。

萬物平等因人而不平等,自然除了孕育人類,也同樣滋養著萬物。萬物之靈劃地稱王,人類多了一套房產,若干物種的生活空間便被擠壓。所以面臨大自然反撲之時,人類做起了神的工作,幫動物節育復育、幫山林植木、幫河道截彎取直,人類破壞著也創作著,在其中尋求平衡之道。因為,如果人類無法平衡,自然會依祂的方式平衡,而這平衡將是最大公無私的。

人與信仰的關係-

末學雖無特定信仰,但偏佛法,家中設有佛壇用以禮敬觀世音菩薩與祖先。早些年上香乞求的是母親身體健康,自己事業順利。現在上香則是感謝造物賜予寶貴的體驗與啟發、感謝觀世音菩薩諸佛菩薩的庇護、感謝祖先的庇護、感謝清雲大師給予哲學上的啟發。母親身體健不健康與事業順不順利皆是末學本身該負的責任,不該卸責於諸佛菩薩。

萬物萬靈為何僅有人類誕生宗教信仰,末學主觀以為有以下三點原因:

一、方便管理-利用宗教方便控制思想、行為以便符合預期的目的。
二、救世主情結-人心脆弱,需要對外索求更高的存在協助以弭平挫折給予救贖之希望。
三、為了更好的未來-要創造更好的未來需要訓練人類擺脫自身劣習。透過信仰高我,在內心形成自我監督機制產生紀律,透過紀律更好的執行任務終能成就遠大前程。


以上為末學對三個看法的理解。

1751

主題

3609

帖子

5

積分

文獻整理

Rank: 4

積分
5
6#
 樓主| 發表於 2021-9-6 19:08:07 | 只看該作者
yeats 發表於 2021-9-6 17:50
人與人的關係-

末學理想中對人與人的關係應當是相互理解、包容體諒、尊重與慈愛、信任與互助。當個體的我 ...

點讚!

10

主題

85

帖子

0

積分

明德會員

Rank: 2

積分
0
7#
發表於 2021-9-6 19:51:20 | 只看該作者
方才散步中重新的思考的三個看法極簡短看法。
人與人的關係-人是我,我不是人,我是人,無我。
人與自然的關係-有意識的節制。
人與信仰的關係-紀律。

8

主題

272

帖子

0

積分

明德會員

Rank: 2

積分
0
8#
發表於 2021-9-6 21:40:23 | 只看該作者
sinbud2004 發表於 2021-9-6 11:18
末學看待此問題的角度,是從人性中包含 獸性 與 神性 兩部分,人性是二者的混合體來看。

人與人的關系, ...

sin大哥,您說的真好

8

主題

272

帖子

0

積分

明德會員

Rank: 2

積分
0
9#
發表於 2021-9-6 22:11:52 | 只看該作者
謝謝朱大哥。學生談一下感想。

1、人與人的關係,就是孝敬父母。

2、人與自然的關係,是“動物權”、“生命權”。網球比賽,歐洲選手看到草坪上有只蝴蝶,會停下手中的拍子,等蝴蝶飛走以後再開始比賽,這是他們社會已經邁入“動物權、生命權”的階段。在成熟的法治社會以後,下一階段就是“動物權,生命權”。目下的大陸地區,開啓法制社會剛剛起步,發展成熟的法治社會是現階段努力的方向。

3、人與信仰的關係。人的内在基因在最後一道心理防綫,如果崩潰的話,會自動回歸宗教懷抱,予以救濟,如果連這最后一道防綫都救不了,那生命體會面臨非常危險的自我消亡。這是寺廟存在的第一層原因。
第二層原因,是人們去寺廟拜一拜的時候,雙手合十,虔誠祈禱的這股信念,會在腦海裏種下“榭落影”,在平時,能夠回憶起那時的虔誠、感恩這股真誠的能量,能夠平靜心情,以更好的精神面貌待人接物。

這是學生目前對這三個看法的感想。

1751

主題

3609

帖子

5

積分

文獻整理

Rank: 4

積分
5
10#
 樓主| 發表於 2021-9-7 02:06:14 | 只看該作者
張光倫 發表於 2021-9-6 22:11
謝謝朱大哥。學生談一下感想。

1、人與人的關係,就是孝敬父母。

為您點讚!
*滑动验证: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