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512|回復: 1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032】「一萬個小時定律」是基礎

[複製鏈接]

455

主題

1383

帖子

1

積分

版主

Rank: 8Rank: 8

積分
1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6-8-25 04:59:39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一萬個小時定律」是基礎,中國古人制訂是「三萬個小時定律」,所謂寒窗十年。
我學習古文和宗教經文,總計超過了三萬個小時,符合古人的要求。
莫札特撰第九號鋼琴協奏曲而成名,時年22歲。之前學習了十二年,一天16個小時以上。莫扎特是七萬個小時,才成功的,他,絕對不是天才。
翁老的高爾夫可能突破了十萬個小時,拿什麼和翁老談高爾夫?
他看著你揮桿,閉著眼即知球落點,看著你揮桿二次,能知道你的未來,看著你揮桿三次,能洞明你的成就可能達到多高。
我以攝影23天的作品來基本論證一些攝影大師的23年。23年是真,或偽,不言而喻!
星期一喝酒,星期二談生意,星期三逛街交友,星期四開會討論,星期五拜訪朋友,星期六讀書,星期日攝影5個小時。
這樣的攝影排程,一年只有260小時。三十年只有7800個小時,尚未達到「一萬個小時定律」,根本是基礎不穩。大陸的大師都是這些人,全部行銷變成攝影宗師、大師、權威、專家!
以前手札的中區總幹事,我朋友說他可能未滿2000個小時。所以,作品像初學者的構思,就是靠攝影器材在矇蔽傻子。
我隱居後,宗教經文和古文是一天達到16-18個小時,前面數年如一日。
看埋首時間,不是看年紀大小。
莫扎特在22歲時,即已達到七萬個小時。
文革十年,居然說成攝影十年,讀書十年,可笑至極。
鋼琴巨人鋼琴阿圖爾魯賓斯坦在台上演奏83年,學習鋼琴時數達到五十萬個小時。五十萬個小時啊,臻於「自然無為」的化境。
我曾為魯賓斯坦撰過一則評論,原文如下:
-------------------
阿圖爾魯賓斯坦(Artur Rubinstein KBE,1887年1月28日-1982年12月20日)生於俄國羅茲(現屬波蘭),四歲登台演奏,精通八國語言,一戰期間任盟軍司令部情報官、翻譯官,一曲生命之歌匆匆九十五載,1982年於瑞士日內瓦在夢中安詳往生,其骨灰葬於以色列耶路撒冷。
魯賓斯坦演奏臻於「自然無為」之化境,對於一位全盲藝術智者來講已不是撫琴,而是通過琴音與大自然在進行極其深奧之參禪。
1975年1月15日在以色列募款慈善音樂會上,斯是智者於晚年登峰造極之作。這一年,智者成了盲人,開場引貝多芬「熱情」來敲擊自然界玄門,入內後與舒曼、德布西和蕭邦等藝術智者展開劃時空參究,爾後進入了蕭邦「英雄」與孟德爾頌「無言之歌」,乃出定而復關閉了紡織禪門。
十指無為道法成就一曲無量佛法,試問世間有幾人能悟哲音?

455

主題

1383

帖子

1

積分

版主

Rank: 8Rank: 8

積分
1
2#
 樓主| 發表於 2016-9-3 19:59:18 | 只看該作者
2013年10月,臉書。
*滑动验证: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