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清雲文選 / 哲學思辨 /
文章的哲力來自於般若
作者:清雲大師  出處:龍德寺資訊網  時間:2015-04-06 22:23:53  點閱:?

文章的哲力來自於般若,而不依靠鑽牛角尖的點綴鋪陳。

台灣人學習白話文學,文句暗合於大自然上善若水的力度較寬廣,本身即是中華文化的精神,一種美德的涵養。

書法、養蘭、撰文,抉擇上可以是中華文化的涵養,亦可為商業文化,而大陸人是商業味道較濃厚,缺乏文化上的包容元素,心境素質仍有極大的進步空間。

文章要越寫越柔和才是修行進步的豁達表現,鋒芒畢露的滿奴國學是封閉狹隘的,一無是處。

緣何楷體上的最高堂奧之一是顏真卿的書法?
所謂「蠶頭」是指起筆時,以上德逆勢回鋒,斂其光明,以成育化萬民之勢。
所謂「燕尾」是指收筆時,施展降魔觸地印,上善若水,以成寂靜清涼之態。

一般人推崇魏碑的切割力,主因是沒有深度,能量外顯其金光閃閃易吸引冥盲眼球,但真相是華而不實,缺少內涵般若。

東漢.崔子玉《座右銘》
無道人之短,無說己之長。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
世譽不足慕,惟仁為紀綱。隱心而後動,謗議庸何傷。
無使名過實,守愚聖所臧。柔弱生之徒,老氏誡剛強。
在涅貴不緇,曖曖內含光。行行鄙夫志,悠悠故難量。
慎言節飲食,知足勝不祥。行之苟有恆,久久自芬芳。
分享到: Facebook Plur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