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巴利藏經上的四種究竟法
《阿毘達摩》的四種究竟法是:「心、心所、色、涅槃」。
巴利藏經上的究竟法是:「色;受、想、行、識」,凡經藏的究竟法都是「色;受、想、行、識」。
「色;受、想、行、識」只有四種究竟法,與《阿毘達摩》完全一致,並不是五種究竟法。
巴利藏經上的四種究竟法:
1、「色、受」鄰虛處,「名、名」、「名、色」。
2、「受、想」鄰虛處,「名、名」。
3、「想、行」鄰虛處,「名、名」。
4、「行、識」鄰虛處,「名、名」。
二、法住智是常見的例外情況
「色」尚有一種鄰虛是「色、無色」,巴利藏經一律將「色」獨立出來的原因即在於此。由此證入是法住智,可得慧解脫阿羅漢,是非常特殊的情況。
「色、無色」沒有辦法得到真如元神的「能」去激活妄心,依靠的完全是甚深定力的硬突破,不是用證量的妙巧借「能」進行「觀」,因此不需要高證量便能證得慧解脫阿羅漢。
1、「色、無色」是順行道。
2、「色、受」具有順行、逆行。
3、「受、想」、「想、行」、「行、識」是逆行道。
順行道是證入涅槃,逆行道是證入真如。「色、受」具有順、逆二元,可如實照見實相。
逆行道直證如來藏路線,銜接「能」,會受到衝擊激活妄心成為真心,是一瞬神變生真心,必須借「能」才能辦到。
「色;受、想、行、識」被暗中綁定,證入鄰虛在分離的一剎那會受到「能」衝擊,有各各不同的層次。
修行的「觀」,不論境界如何,都要利用「能」激活妄心才有辦法進行「觀」,否則一律是五陰魔的妄想。
三、實修中的「色」是獨立的
「色;受、想、行、識」各各是魔境、妄境、虛妄,但各各鄰虛皆是佛境,可激活實相,魔與佛只在一線之隔。其中的「色」是獨立的,可任意搭配一個「受、想、行、識」成為「名、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