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600|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黑石”遐想(一)

[複製鏈接]

214

主題

2118

帖子

0

積分

明德會員

Rank: 2

積分
0
跳轉到指定樓層
1#
發表於 2018-10-29 00:11:40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早前曾提出過一結論:“一切問題歸根結底是思想問題,思想問題歸根結底是文化問題,文化問題歸根結底是認知問題,認知問題歸根結底是教育問題。”
從以上結論看,“思想”,才是萬物之本源。然,俗語稱“知人知面不知心”。故,“思想”難以揣摩的“神秘性”讓解決“思想”問題成為最困難的問題。也正因此,強者往往以為手起刀落才是最捷解決之道。今日,本著濟世救人之初衷,以電影『2001太空漫遊』為契機,想淺談一下這個最棘手問題。
首先以人類生物特性分析“思想”之成因。
思考,是人類大腦專屬功能。從常識即可推導大腦之工作原理:通過不同方式刺激各類神經元,進而持續反應以放電並傳導;眾多同類神經元集中以特定方式放電(不同頻率、強度等)並形成電波傳遞;電波經大腦特定區域或結構進行處理並通過整合構建出覺知;覺知引發特定“能量體”持續性波動,此波動即“思想”!
神經元如何工作?在人體複雜的消化、呼吸及內分泌等各個系統精準協調下,將攝入之物質轉化為基準能量(血液),進而通過豐富毛細血管供予神經元及相關組織結構以讓其具備穩定動力,而後才能放電、傳遞、解析從而作用於“能量體”產生相應之波動。
嗯,迷霧漸散。
人類與動物最大區別不是是否直立行走或使用工具,而在於人類具備產生思想之“能量體”!動物可有?無。啊,你怎能如此詆毀其它物種?別,汝又怎能如此輕視人類之神奇!
“思想”還是那樣虛無縹緲嗎?不,它是一幅動態的、色彩艷麗的、紋理豐富而鮮明的、有強烈節奏感的能量體震動波形圖。換而言之,當能量體穩固又可震動出漂亮波形圖並可持續時,它,即是具有“思想”之生命體。
再捋一下,神經元作用於“能量體”;“能量體”產生波動重塑神經元並對外界產生作用。這不正是所謂主觀能動性嗎?
很遺憾,人類大腦沒有被設計出直接接收並處理波動以再次作用於“能量體”而構建波動之功能,唯有曲折地刺激神經元產生電波進而經處理以作用於構建具有特定結構之波動。構建具有特定結構之波動?對,此正是“教育”之目的。
綜上所述,“思想”成因是否依然 “神秘” 如彼?不,好像簡單了許多。
由開篇之結論不難看出“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本質為何?教育,即是通過言傳身教引發神經元之反應進而在整合作用下構建出期望的持續性波動。
從神經元可接受的刺激模式分析,大致可分為兩種。一是直接但低級的身體感知刺激;二是間接但相對高級的視聽抽象刺激。於此,主要討論間接但相對高級的視聽抽象刺激模式。
視聽刺激看似簡單,實則不然。因其需要互動,亦即需要關鍵“能量體”之抽象和逆向還原。如若不然,實是“對牛彈琴”、“狗看星宿”之狀。
從“思想”之成因及特性可以得出“思想”非虛幻,實是可度量。因其有自身之維度而變得可觀測,亦即“高、深、精、廣”之四維。
以人類大腦現有功能看,“思想”之表達及傳遞用抽象而成之視聽產品最為恰當。視,即圖像。聽,即聲音。文字呢?當然應歸為圖像類。具體講,樂音,是自然聲音之提取並組合;文字,是現象抽象成圖進而再抽象成字;語言,是現象或文字的特定指向性音頻。但,從創造到作用,音與像有著本質性差異。簡而言之,就創造角度看像比音要複雜若干倍;以影響作用看像比音要強大若干倍。
隨著現代所謂科技之進步,人類擅長於“逆向工程”。影視作品最具代表性。
本文正是因觀看電影『2001太空漫遊』而有之。何故?因電影“高度”而產生共震。此片所現高度在余上千部觀影史中實屬最高,沒有“之一”。但,或許是因產生年代技術之限制,讓本片唯有高度而難覓其深、精、廣度。然,電影呈現之思想想必已是外邦科幻之天花板。在此,為讀者朋友推薦另一部電影『無姓之人』(『Mr.Nobody』),看看此片維度如何。
古往今來,諸多思想之結晶以“文藝”作品形式層出而不窮。然,堅信非自然之聲音不能稱其為樂;非抽象而成之字不可稱其為文!何以故?因其背離“思想”之本真。
電影『2001太空漫遊』乃本文引線而非主題。既然談到思想之高、深、精、廣度,那就得有所示。好吧,寧心靜氣,請慢慢看來。

*滑动验证: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