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末學分享一下在瑞典孩子身上感受到的一點心得,供您參考。
瑞典這邊孩子是擁有和大人一樣的權力的,學校會安排老師給他們講他們的權力,如果家長有打罵孩子的現象,可能會報告社工或警察。老师更不敢大点声跟孩子说话,我听有在学校当教辅的老师说,瑞典老师连孩子上课趟桌子上都不敢制止,孩子写字歪歪扭扭也不纠正,随他们去。所以這邊的孩子通常是沒有任何人能打能罵的。但是奇怪的是他们并没有养成那种国内独生子会出现的小皇帝现象。很多孩子非常善良,路上见到我都主动跟我打招呼。
这种教育我还不太懂他们是怎么把握这个度的。只知道他们很重视对孩子的陪伴。从小婴儿开始,父亲和母亲参与儿童陪伴的时间对半分,时常见到父亲推着婴儿车在街上走。他们夫妻双方是有1年育儿假的,父母必须使用这1年时间陪伴。否则违法。
而我遇到的最老的父亲,有70多岁,他的小儿子20岁。然而他还是很重视对孩子的陪伴,总是有时间就回家陪伴他。这是我挺震惊的。
不过国内可能没有条件做到他们这种状态,毕竟男人要挣钱,应酬,政府也不管育儿、养老。只是尽可能多陪伴吧,尤其是父亲。我听说姜文曾经专门休影1年还是几年,专门陪他两个7、8岁的儿子。
至于学校,我想在墙内是没得选。如果能选,条件允许的话,尽量选择国际学校吧,蒙特利尔之类的,那种压根儿就不是冲着高考去的学校。无论如何,既然您认定会有天亮的一天,不如放眼墙外,孩子能出去就有更好的未来。缺点是费用会比较高,孩子也要学好外语。
关于课外班,末学内人刚好在调查国内课外班的情况,我和她的共同认知是,主要目的是丰富孩子的经历,培养他的兴趣。如果孩子本身没有很浓的兴趣,没必要强迫他考级拿奖之类的。至于奥数那些就完全没必要报。孩子最重要是有轻松快乐的童年。
虽然我们都懂得一万小时的道理,但是我个人的想法是这样的:例如钢琴,我的家族没有相关的人在这个领域成功过,我们不懂这个行业的水。孩子虽然对这个有兴趣,也有点小天赋,但是我和妈妈没法给她正确的指导。虽然我们可以逼着她十万小时,但是这将会是一个痛苦而漫长的战斗,对家长和孩子都是。我们不确定她未来自己是否会把钢琴作为自己的终生职业,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她的童年一定会不那么阳光了,长大到叛逆期,会不会爆发?所以我宁愿让她保持对钢琴的兴趣,而不是逼她每天哭着练琴。
瑞典这边其实也是有择校压力的,好的学校也是排队。据说要排几年。要有规划,没规划想上好学校是不可能。但我们并没有着急着给孩子规划这些,因为我们的心态主要是随遇而安,不求孩子有多大能耐,未来是他们自己掌握的,我们给他们一个不太差的起点就行了。
另外。。。更何况。。。我听说新中国联邦会有自己的大学。这可能是一个超一流的云端大学。我想,我们的孩子至少有这样一个去处吧,呵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