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清雲文選 / 甲骨金文 /
【瘋躍甲金】『詩經.國風』第二次釋讀總結
作者:瘋躍  出處:龍德寺資訊網  時間:2017-06-18 12:00:44  點閱:?
        思維仍沒有整理出有效頭緒,但,總結報告是必須要作的。還是“臨場發揮”吧。

       『詩經.國風』第一次釋讀自2015年9月起持續到2017年2月底,耗時一年半。其間經歷無數的不解和無奈。然,在清雲先生之加持及網站的幫助下余埋頭苦思,砥礪前行。終於,成功邁出了『詩經』甲金文釋讀第一步。

       自知第一次釋讀中有許多的邏輯混亂及搪塞之處,故,趁熱打鐵,於2017年2月24日開啟了第二次釋讀計劃。相比第一次釋讀已是輕車熟路,少了逐字對甲骨金文字形的網絡查取步驟而有了更多時間以觀想字義。本想以第一次釋讀內容為參考並以此為基礎進行修正,但,再回首重讀初次釋讀真是不堪入目,哪有什麼可參考之處?遂棄之如撇履。

       雖然在釋讀過程中部分字詞隨著釋讀的深入仍有不斷的突破和更新,但,第二次釋讀從邏輯思維修正到單字定義的全篇套用都有了規正。其間於網絡粗略學習了『基因工程學』及簡單的生殖科學,由此對余所選擇的『詩經.國風』之釋讀方向有了更進一步的認知和肯定,也因此而證實和對應了許多甲骨字形的真意和圖片對照。

       今天是2017年6月5日,歷時3個月零10天,『詩經.國風』第二次釋讀正式完工。較上次釋讀,本次於單日用時方面有了一點進步,平均每日有效學習時數在3小時以上。故,比第一次釋讀少了許多時日。於此次釋讀中,余經歷了許多激動人心並由此引發思緒狂潮的時刻,在“釋讀側記”中偶有記錄。而更多、更深的思維是於接近尾聲的近一周內的所思所想,而這些想法和念頭正是為了得出這篇釋讀報告。

       清雲先生曾經開示:“所謂方程是從難以預測的非線性之中要導出可預測的線性,或許有數百條到上千條發展的可預測路線,但,只要符合其中一條即可持續推進。”余正是遵循先生教導,從許多常人眼中的不可能中找到了一種可能性並持續推進而導出了可預測的線性。成功將『詩經.國風』由“民間詩歌”導向了“人類生殖工程學”。既然是“工程學”則必然是系統化。再看當代科學研究得出的『醫學遺傳與生殖科學』及『基因工程學』就不難想像『詩經』這部工程學的複雜性和不可思議。

       在邏輯思維世界有一個奇怪現象,即當我們把對事物的某種認知或理論模式化和系統化後,就可以做到萬變不離其宗。就像萬花筒或小孩子玩的積木,當給凌亂的彩紙套上一模式,它們就是變幻多姿的奇麗美圖;當把一堆木塊進行標準化修整後不管怎樣組合擺放它都是一個場景。在『詩經』甲骨金文釋讀中正是同理,余將甲骨文或金文亦或篆體字形做了分解和歸類並將其與現實事理及圖像或生殖科學或基因工程中的一些點進行了對應從而對部分“字根”得出了“定義”,再將這些“定義”調用於『詩經.國風』的篇章中進行了邏輯整合進而得出了一個系統!

       在『豳風.七月』的釋讀側記中余有這相的思考:即從『詩經』來看漢字之起源甲骨金文中每一個字皆與性愛和繁衍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也想起了先生說過的佛經皆是性愛繁衍文......。那麼是先有甲骨金文還是先有『詩經』?如果『詩經』原本即是甲骨金文,為何在當前網絡資料所現的甲骨金文圖片中沒有一片刻有甲金文字的『詩經』之詩句?由此推理,如果『詩經』原本即是甲骨金文也就是說甲骨金文為『詩經』而生,那就說明現行所有龜甲上的甲骨文字已經像『康熙大字典』一樣,所有單字均被重新定義過。也就是說試圖釋釋那些甲骨文意是徒勞的,沒有意義的。

        如果先有甲骨文而後有『詩經』,那麼創造甲骨文的字根是根據什麼原理所創?如“戈”、“以”、“絲”等。這些字根必有出處!問題又來了,甲骨文的原本“字典”是什麼?只有找到這本『字典』才能找到最權威的漢字起源說明書。余對先生所言『詩經』是甲骨金文之『字典』充滿信心。但是,有一個問題一直沒有找到答案。

        現存『詩經』分『風』、『雅』、『頌』三部分,共311篇,其中6篇有目無詩,實存為305篇。全文共計38000多字。假設甲骨文版『詩經』絕跡是早前統治者刻意的銷毀,類似焚書坑儒事件。那麼如此龐大的白話版『詩經』是何時而有?又是何人不斷傳抄?

       當讀者不知其義時,『詩經』讀起來是非常繞口和晦澀難懂的。就算是強行用可以理解的白話文解釋其字面大意也是非常艱難的,且矛盾重重。想必傳抄之人不一定是了知『詩經』本意之人,但,定有一點他們是心知肚明,即將『詩經』流傳下去很重要,相當重要,非常重要(重要的事情說三遍)!而且在流傳過程中還要很淡定地顯示其不重要,只是民間打油詩而已......這不是幾個人能完成的事情,一定是在一大批人共同協作下才完成的事。

      『詩經.國風』原文分15章,共計160篇,14000多字。本次釋讀內容則超過160000字。在網絡百科中,稱『風』是十五個不同地方(陝西、山西、河南、河北等)的民間樂歌,又稱“十五國風”。然,在余之釋讀系統中,篇篇在相互間皆有調用,密不可分。以循環漸進模式闡述說明了人類的生殖繁衍工程之框架。所謂“框架”即要關鍵點而非全過程。下一步釋讀計劃除去對幾百處字句釋讀進行修正外即是嘗試將這些關鍵點進行歸納整合,看是否會有新的突破。

        西游取經路雖有萬里之遙,但,即已上路,豈有回頭之理?真經?假經?取來再看。三百六十五里路,一日一程。感恩清雲先生加持,感恩網站管理團隊協助。前途漫漫,再接再厲。
分享到: Facebook Plur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