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是非常危險的人民,其因在於格局。井底之蛙概是互食生態,所謂內耗,台灣人害台灣人。
大陸的電話詐騙都是台灣人在做的,台灣的電話詐騙,亦是台灣人在做的。台灣人的觀念只知詐騙親戚朋友,格局是這麼小。
上一代是外銷產業,積累了一點金錢,然後靠舉債,舉到目前是人人負債百萬元,在台灣出生的嬰兒即是負債一百萬元以上。除了用人體實驗和重工業換取籌碼,幾乎沒有價值了。整個台灣都陷入了詐騙世界,沒有感受到嗎?
台灣毀滅是二十年的事情,未來十年會繼續往下崩,經濟愈來愈差,農地荒廢。這種狀態的先決條件是兩岸和平發展,如果有閃失,北京封鎖台灣的一部分國際線或兩岸線,那麼,台灣會爆發破產,即希臘化,最恐怖在於台灣沒有能量像希臘一樣支撐敗局。
現在的台灣是十年內縮的方向。學校轉變,或倒閉,然後向外招募學生。
公務員的福利分階段性取消,所有勞保和一切保障變成沒有保障,不至於巴勒斯坦化,但,會有破產危機。為了不破產,向內縮,即加強互食教育。你沒有注意到台灣人都是詐騙親戚朋友嗎?人與人產生嚴重的不信任,員工對公司沒有向心力,老闆找不到人才可經營公司。
全球在成長,甚至於高速成長中,台灣是逆向的。你說,危不危險?
來睏阿拉,講這攏沒號啦!'
你XX>聚過來喊讚,先認同你>得到你的認同>出賣你,害你
台灣人的本質是在挖陷阱,斯是低等生物的求存本能,亦是惟一的生存手段,即井內相食定律。如果你對台灣有初淺的認知,必可洞明互害和互食生態。這也就是數百萬人會相繼離開台灣的緣故。猶如生活在沙漠的浪人或大洋島上的土著,觀念只有互害乃能生存。
四十五歲以後罹患慢性病,一個人要被病苦纏身二十年,能活到七十歲的人,一身是病。面對的所有數字通通是假的,實際上,六十五歲以上的人口比日本少了一半,亦就是壽命比日本短少有十年以上。
這是一個實驗地區,靠舉債維繫呼吸,完全沒有希望的地區。所以,不要幻想台灣的美好。所謂台灣的美好,自始自終是美國和中共的勾結,經協調產生的神話政策,將台灣給神話了,政府配合演出,斯乃愚民政策。
我從1998年首次和大陸人合作生意,歷十五個年頭,有中斷,亦有交給人家經營。事實證明,從來不需要防範大陸人,但,要防範台灣人。人的思想會受地區環境的深刻影響而定型。既知台灣人的思想是互害的求存本能,那麼,只需要防範台灣人。
十五年來的大陸人,不曾害我一次。但,我被台灣人害了數次。最嚴重一次發生在2000年,當時在讀中技二年級。住所被盜空,所有生意被乾坤大挪移,然後給你從外圍施以莫須有的壓力,到了2002年又發生一次,我就隱居了。當時被害,我赴大陸要投資網吧,離開台灣,因北京大火凍結執照發放,遂不了了之。後來的瓷器和小生意,通通交給大陸人經營,不曾出現盜走或小動作。迄今,古文網,大陸人要做,我交給大陸人,此之謂也。
每一位台商皆知台灣人非常危險,眾人行事低調,從來不是用於防範大陸人,懂不?台灣人會被大陸人害,幕後一定有台灣人在策畫。
一個地區是靠舉債在過日子,人民互食,舉債到被禁止享用民族主義,轉成一個實驗地區。靠舉債的實驗地區,被禁止享用民族主義,人民思想詭異。
國際社會稱這種地區是流放區域,未決區域,未定區,依然屬於部落型態的組成,人民不能有國家觀念。據此,乃有人自言是摩西。
中華民國到了1971年即名存實亡了,餘能可應用的範圍被侷限在舊社會,業已不是一個國家了,因為,沒有人承認這個國家。
往下走,台灣會變成什麼,恐怕是沒有人知。但,一定會破產。舉債是有上限的,屆時,國際金融家只能使用破產來重整。這種地區在國際上有一些,命運是破產,然後重整。我們為了防止破產,引入人民幣和各種手段,但,這種方法概是治標不治本,遲早還是會破產。
因破產了,政府乃釋出機密給予某些特定人士,配合電信,開啟了詐騙風潮,暫時又度過了十年,迄今是拜託大陸人赴台觀光和投資,不然呢,台灣隨時要準備破產了。
失敗了,一下子離開百萬名商人,留下來的是判斷力有問題和無知者,即最後的砲灰。砲灰生態即是互食,直到自滅。
一位嬰兒出生即負債一百萬元,成為全球最嚴重的地區,乃有人建議改成睹場,轉變成精緻農業。迄今,轉型無望,又該何去何從?
如果兩岸出狀況,台灣糧食只夠30%的人吃,誰要負責70%的人?
我們面臨無糧的危機,又以沒有人力和學生,加以有破產危險,你還以為台灣有希望?
如果你認為你很厲害,你去做大陸生意啊,誰會鳥你啊?
台灣人概是去淘寶網向中共批發商品,寄回台灣又賣給台灣人,然後是一邊賣大陸產品給台灣人,嘴巴又喊大陸黑心商品,無異於人格分裂症。
日常用品的資訊產業到食品,通通是大陸黑心產品,你隨便打開家裡的產品看看製造地,卻賣得特別高興。你現在使用的電腦,通通是大陸生產的。我使用的CANON相機,亦是大陸生產的。
你的食衣住行育樂通通使用大陸黑心產品。何以還會反中?挖陷阱,坑殺白痴,懂不?
我賺大陸人的錢,我懶得理你。你有能力,自己去賺大陸人的錢!
通通是死騙子,格局小到不能再小,在大陸,根本沒有人會去理這些人。
2014年1月,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