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頁 / 清雲文選 / 經典專題 /
【商業專刊】對於“人脈”的一點感悟
作者:3  出處:龍德寺資訊網  時間:2017-01-13 21:35:36  點閱:?


一直以來,認為人類是群居動物,而群居則會產生社會活動,社會活動的表現之一即人際交往。之前模糊的人際交往概念是親戚、同學、同事、周遭熟人及工作學習中有交集之人。而朋友則是上述中相對志趣相投、有共同生活習慣,可相約“浪費”時光的人。在隨後的工作、生活中,逐漸發現並認為社會運作關係是“圈子文化”,正所謂朝裡有人好做官、廟裡有人好辦事。但,始終沒“人脈”之概念。

大眾的人際觀可歸結為精神需求,總要有伴才不會孤單。其因則是思想的單純、心理的脆弱,另加社會化教導,而不知“人脈”之要,即利益需求,共創雙贏。是故,妻離子散、兄妹反目、朋友成仇者比比皆是。於此,正如先生所言,我們應該檢視自己的人脈,關鍵是有無賺錢能量!

余之兄長即是以酒會友之人,而他們朋友間並無生意關係,見面即為喝酒。余曾經問過負債消費有何益處?其答“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如今,生活拮据,生意越做越小,昔日朋友亦無聯繫,似乎酒吧也毫無吸引力了。但,依然好酒。

回想自身經歷,雖不喝酒,但,似乎遇到過幾分機會可發展人脈。物流公司投資人可算其中之一,雖然他不是其家族或財團權力者,但結合先生教導,不可否認,其家族於本地是有相當“人脈”的。交流過程中,其一再傳授經驗,告誡余要能看眼勢,且要記住看的是錢的眼勢而不是人的。當其與某位副縣長或某局領導吃頓飯或接受一個“任務”時,會很得意地顯擺一下。雖然他的言行和所做所為讓余很不舒服,但余也曾按先生教導努力想與他交朋友,最終在一年多的磨合後失敗了,因余實難與其為伍。此亦驗證了先生之言:“人類社會定律是唯有與魔共舞乃能自矛盾中激發般若光芒而創造最大利益。”是故,余是窮人,是負債族!

近年來,於清雲先生諄諄教導下,在對世界的重新認識中,漸漸對“人脈”產生了基本概念。總觀先生之教誨似螺旋漸進式,就像「詩經」中對某一細節的描述,看似反覆,但,總有不同之處。此正是程式形態,其“代表作”即DNA之雙螺旋!
然,先生之教導雖句句在心,但,實踐甚難。是DNA所致?

聯繫自身,如要經營“人脈”,唯一出路即專業知識或技術和一萬個小時定律。期待有驗證之日!
分享到: Facebook Plurk Twit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