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念法:
意守呼吸,放空身心。不意守呼吸是難以進行放空身心的步驟,因為意識無著立點。等待放空身心,自然地會忘記意守呼吸才是正確的四念法。每次靜坐的入手都是從意守呼吸開始,直到放鬆入眠、睡覺。若四念法修的好,自然地會得到「四無量心」,也就是「慈、悲、喜、捨」。不修四念法,難以成就四無量心。
每日靜坐或取淨的時間長達十四個小時,費時三年約可小成。
四觀(四念處):
「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四無量心具足才能進行四觀,否則會產生「八觸」,也就是「動、癢、冷、暖、輕、重、滑、澀」。八觸的產生乃是身心沒有放鬆達到一定水平而必然發生的「意識魔受」。勤修四念法可將「八觸轉四無量心」,一切盡在無形之中完成,不需要去取證。
身心達到高水平的放鬆,是「淨」,乃釋迦牟尼原始教法及行門次第的重要基礎。
參話頭:
參話頭是一種「頓悟」的行門辦法之一,針對上根利智人而設的教法。原理是從「六七八」的運作得來,非憑空而來。
參話頭是運用「般若的相對法則」,強迫性的重複夾殺念頭,直到頓悟為止。
人的心意識只能一次感覺到一個念頭。之所以感覺到念頭是用後來產生的念頭去碰觸而產生的覺受,乃是後來居上的捕捉行為。但是每一個念頭的背景其實仍然有一個念頭隱藏起來,是無法覺受到的念頭,而參話頭就是要利用這兩個念頭(覺非覺、受非受、念非念)來夾殺取證,直證元神(證真如、證佛性)。
參話頭仍須一定水平的「四念法」為基礎,只是要求較低,不同釋迦牟尼的原始教法需要高深的定力。
<本篇完>
相關文章:
《阿毗達摩》九種能斷金剛般若、末法七根、四無量心、證神通智